郡斋西北有邢台,落日登临醉眼开
邢台处处有禅泉,何必都去北上湾
平原沃野大陆泽,鸳水灵井达活泉
美丽邢台
邢台市,简称“邢”,古称邢州、顺德府,是河北省地级市,位于京津冀区域冀中南地区中心,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毗邻,东沿卫运河与山东省相望,北连石家庄、衡水,南接邯郸,是中原经济区的北方门户,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重要节点城市。
邢台市有3500年建城史,距今五万至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 ,是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也是中国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之一,被誉为“燕赵第一城”,历史上四次建国,先后做过商朝等五个朝代的国都,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悠久的历史涌现出李牧,魏征、宋璟、刘秉忠,郭守敬等古代名人,走出了郭威、柴荣、孟知祥、孟昶四位皇帝。
邢台市辖2区2市15县,总面积1.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88万,境内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广高铁、京九高铁、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太行山高速公路、106国道、107国道、308国道纵贯南北,邢和铁路、邢黄铁路、邢衡高速、邢汾高速、邢临高速公路、青银高速横贯东西,与邢台国际内陆港(邢台海关)、邢台机场构成了“东出西联、南承北接”的重要交通枢纽。
邢台市积极推动“六城同创”,现为国家级大遗址保护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中国太阳能建筑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 、2016年全国法治政府百强城市邢台市位列全国第20名,蝉联河北省第1名,、2016年邢台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首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序列,2017年入选国家重大市政工程领域PPP创新工作重点城市。
景点
九龙峡

九龙峡自然风光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位于太行山中段东麓,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浆水镇。面积64平方公里,主峰王帽山海拔1800米。东距邢台市区62公里,宜沙国防公路和晋冀高等级公路直达景区。现开发有九龙峡风景名胜区、九龙峡国家重点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区、九龙峡度假村。九龙峡度假村座落于风光秀丽的九龙峡自然风光旅游区上龙门区域,海拔高度1450米,占地面积100余亩。邢和公路直达度假村交通便利,气温较市区低12度。度假村依山而建,群山环抱,建筑新颖独特。度假村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果树满院,小桥枫亭、绿荫树下,石桌木凳;环境幽雅、景色迷人。朝可闻鸟语,夜可揽群星;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满山葱绿,秋季半山红叶,冬季银装素裹,登高远望,心旷神怡。
清风楼

清风楼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据《顺德府志》记载,清风楼“建自唐、宋”,后因战乱等故被毁坏。明朝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顺德知府黎光亨不惜巨资重新修建。重建后的清风楼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式结构,楼高7丈余,下面砖石筑台,上面斗拱飞檐,气宇轩昂,庄严雄伟。清风楼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邢台市的城市原点所在,郡楼远眺自古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清风楼共分三层。一层为砖石筑台,中间有拱形圈门,门内既可通车,又能行人,还是夏日消暑纳凉的好地方。二层四周用青砖围成花栏,中间为正厅,前后两门对开。厅内西南角的墙壁上镶嵌有春夏秋冬四季诗画石刻一组,相传为唐代大诗人王维所作,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可惜春景逸失,现只存夏、秋、冬三块。另有清风楼题记石刻十块存于室内。三层为木质结构,四面开门,顶檐下有一巨匾,上书“清风楼”三个大字,苍劲秀雅,细镌精剔,原为明代一宰相所书。如果登临其上,站在最高层,凭栏远眺,市肆鳞次栉比,太行远山青黛,邢州全景尽收眼底,故有“郡楼远眺”之称,为旧时“邢台八景”之一。
达活泉公园

历史上,邢台周围曾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大泉区,这里曾水涌百穴,甘露争溢,形成“环邢皆泉”的天然奇景。其中,最著名的泉就是达活泉,后将达活泉开辟一公园。整个公园以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的廊、亭、桥、台、馆、楼为主调。由公园南大门为起点,穿越体现明代大科学家郭守敬在水利方面突出贡献的水池喷泉,到达郭守敬铜像前的“星的广场”,再穿过观星台到达郭守敬纪念馆。纪念馆东侧为体现郭守敬在天文方面贡献的冬、夏星座图科普园区,西侧有以郭守敬紫金山求学一段历史而命名的紫金山。水上活动游览区以人工湖为中心,园区内景点有飞瀑流泉、独钓洲、游船码头及各式凉亭。植物观赏区则是利用原有的植物景区和苗圃进行重新设计,包括了森林浴场、阳光草坪、牡丹园、南国花园等景点。
形台历史文化公园

邢台历史文化公园位于邢台古城东南角,原为邢台人民公园(含动物园),200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公园内的动物进行整体搬迁,将此处改建为历史文化公园。2005年5月份开始进行闭园改造,拆除了旧的游乐项目和临街门市,进行纪念碑园建设和城墙以南、以东环境改造,并于9月份邢台解放六十周年前夕竣工并对外开放。2017年7月10日,邢台市委书记王会勇专程到桥东区调研历史文化遗存,考察了邢台历史文化公园古城墙等历史古迹,听取有关汇报,并就搞好文化遗存保护、加快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讲了意见。
美食
威县火烧

威县火烧是河北邢台市著名的传统小吃。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香酥的口感而远近闻名。 融合北方的油饼与胡饼制作工艺,用冀南的精面粉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打成风味独特的火烧。食用时,浇蘸上醋蒜汁,清香解腻,更为爽口,其馅多用猪肉剁大葱。 威县火烧的特点是:用料考究,工艺特殊,味美层多,肉嫩皮酥。其工艺程序可概括为:和面、抻条、成型、烘烤,且每一工序均有其独特之处。威县火烧采用吊炉烤制,烘烤时,木炭作底火,而且要柴硬火温;用火也有讲究,须外高内低;生坯置炉内,须经四翻七转。刚出炉的火烧外皮焦黄,外酥内软,香而不腻,口感极好。
南宫熏菜

南宫熏菜是河北省南宫市传统名菜,属于冀菜系。此菜选用优质猪肉,并按比例添加鲜鸡蛋、纯正绿豆 淀粉、姜丝和小磨香油,搅拌成粥状,灌入肠衣。之后,用配好佐料的汤煮熟再用锯末烟火熏烤成紫红色,外皮再抹上香油,吃起来清香而没有腥味,放几天也不变味,深受群众欢迎。 南宫熏菜和河北省传统名菜,属于冀菜系。此菜选用优质猪肉,并按比例添加鲜鸡蛋、纯正绿豆 淀粉、姜丝和小磨香油,搅拌成粥状,灌入肠衣。之后,用配好佐料的汤煮熟再用锯末烟火熏烤成紫红色,外皮再抹上香油,吃起来清香而没有腥味,因为配料含有淀粉在冰箱冷藏后会结块、淀粉与肉分离,所以不建议放入冰箱储存,购买后尽快食用可暂在常温环境下保存。
三白西瓜

三白西瓜是邢台威县、广宗县南部、山西省万荣县南张乡、通化镇传统特产。据史载,三白西瓜自唐五代以来就有栽培,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以皮如玉、瓤如脂,籽如珠而冠名“三白”。 三白西瓜在外地已不见种植,独在广宗、威县和运城地区传承种植至今,加之优越的气候环境与独特的土壤条件,成为当地的一大特产,明清时期曾定为贡品。 另据民间传说,此瓜种为王母娘娘所授,其传统种植村早在明代就建有王母娘娘庙,并取名“王母”村,近年则改称“王目”村。目前,三白西瓜在外地已不见种植,独威县传承至今,加之优越的气侯环境与独特的土壤条件,成为当地的一大特产,明清时期曾定为贡品。
文化
邢襄文化
悠悠岁月,滔滔长河,勤劳智慧的邢襄儿女创造出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邢襄文化。邢襄是邢台市的别称,自赵襄子迁邢后,邢地开始有此别称,邢台有邢襄的别称至今已经2500年了。邢襄文化就特指发源于这一地域的悠久文化。 邢襄文化独具一格,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她与中华文华起源同步,是中华文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河岸边、山前台地”是邢襄文化诞生的古代地域环境,在太行山东麓、古黄河西岸、大陆泽周围这片独特的大山、大河、大泽结合地带诞生了独居魅力的邢襄文化,她与草原文化、江汉文化、闽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等其它地域文化共同组成了伟大的中华文华。邢襄文化植根于伟大的中华文华的沃壤;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民族地域特征,有机地融入到了邢襄七百万儿女的热血之中。 邢襄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她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形成了有别于其它文化的独特历史底蕴和文化特征。其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和自成一家的完整性以及绵延不绝的继承性和品质独特的内涵性,在其他文化中是极其罕见的。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邢襄沃野不仅哺育了邢襄儿女勤劳、智慧、刚毅、果敢的民族地域属性,也形成了“自强不息、崇德尚武、慷慨悲歌”的文化地域特征。伟大的邢襄儿女创造出的灿烂的文化,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邢襄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她是邢台几千年历史发展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邢台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而且历代被视作战略要地,股肱上郡,曾历五朝古都,作为国、都、州、郡、府、路、道、地区、市的治所,邢台的生命力从数千年前延续至今,这在国内几乎是唯一的。邢台可以说是中国行政体制演变的活化石,她见证和参与了中华历史的演变和发展,邢台这座历史古城,在中华文明史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 历史名城。
宋璟碑

宋璟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开发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碑下长眠之人,是后人景仰的唐朝一代名相,墓上所立之碑的碑文,是我国杰出的大书法家颜真卿撰文并书写,因而使得宋璟墓碑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之外,还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宋璟碑,是我国唐代名相宋璟的神道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因碑文是唐代“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所以也称“颜鲁公碑”。该碑现坐落在邢台清风楼一楼内,原系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被列入中国一百通名碑。
郭守敬纪念馆

郭守敬纪念馆有2处,一在郭守敬的故乡邢台,一在北京。邢台郭守敬纪念馆坐落在邢台市达活泉公园内,主要建有郭守敬铜像、观星台、四个展厅、天文观测台、青少年科普活动室等设施和景点,陈列有《郭守敬生平业绩展览》。该展览分四大部分:巨星耀神州、治水树丰碑、天文建奇功、伟业照千秋。 现邢台郭守敬纪念馆是全国郭守敬研究中心,先后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等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在汇通祠内,纪念馆分三个展厅,向游人展示了郭守敬的生平功绩。2016年11月郭守敬诞辰785周年。
人物
张果老

张果老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八仙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神仙,在中国民间有广泛影响,他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张果老(张果),本为甘肃两当的道人,他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受武则天和玄宗征召,御赐邢州五峰山(今邢台张果老山)。 据记载,张果老是唐朝(618-907年)人,本名张果,由于他年纪很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上加一个"老"字,表示对他的尊敬。相传他久隐山西中条山。往来晋汾间。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则天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以后他以“年老多病”为由,又回到中条山去。因为他经常手中拿着竹子做的一种说唱用具,所以后世人们就把他看作是"道情"(中国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的祖师,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
武松

前面发掩映齐眉,后面发参差际颈。皂直裰好似乌云遮体,杂色绦如同花蟒缠身。额上界箍儿灿烂,依稀火眼金睛;身间布衲袄斑斓,仿佛铜筋铁骨。戒刀两口,擎来杀气横秋;顶骨百颗,念处悲风满路。啖人罗刹须拱手,护法金刚也皱眉。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武松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最后在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王宝强

王宝强,1984年5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 王宝强6岁开始练习武术,8岁在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2003年,凭借剧情片《盲井》获得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2004年,因参演冯小刚执导的剧情片《天下无贼》而获得关注。 2008年,凭借《士兵突击》中许三多一角获得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具人气男演员奖以及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同年,因出演《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顺溜一角而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出演战争剧《为了新中国前进》。 2011年,凭借喜剧片《Hello!树先生》获得俄罗斯、美国纽约、意大利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及亚太电影奖。2012年,与徐峥继《人在囧途》再度合作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刷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2014年,相继主演了科幻片《冰封:重生之门》、动作片《一个人的武林》。2015年,主演了陈凯歌执导的奇幻片《道士下山》;12月,主演喜剧片《唐人街探案》。2016年,执导了个人电影处女作《大闹天竺》
学校
邢台学院

邢台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始建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1912年改称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校,后更名为河北省第四师范学校、邢台师范学校等。1984年升格为邢台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3月,与原邢台教育学院、邢台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合并成立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邢台学院。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总占地面积943.16亩,建筑面积33.88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9385万元;共有有教职工1243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万余名;开设15个二级院系,开办42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
邢台市第一中学

邢台市第一中学是河北省教育厅直属公办高级中学,是河北省首批装备的重点中学,河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 邢台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43年,它的前身是太行一行署创办的“晋冀抗日中学”,校址在河北省赞皇县野湖泉,1945年,邢台解放,晋冀抗日中学迁到邢台,并改称为“太行联中干部学校”。1950年,更名为“河北省立邢台中学”。1953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学,1956年,更名为“省立邢台一中”。1960年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国务院嘉奖;1976年,一中由邢台地区辖属改为邢台市辖属,校名改为邢台市第一中学。1978年学校被定为河北省首批(当时全省仅有13所)装备的重点中学。 学校占地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1229平方米,现有教职工 210余人,学生7000余人。图书馆面积3300平方米,藏书10万余册,订有300余种报刊,可同时容纳1500人进行阅览。学生公寓13600平方米,有2800个床位。学生餐厅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集教学、实验、阅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为一体的教学综合楼被誉为“河北教育第一楼”。校园绿化面积21000平方米。 2016年高考本一上线率72.89%,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达629人,董硕以665分夺取邢台市文科状元。
南和县第一中学

南和县第一中学简称南和一中,始建于1952年,作为南和县最高学府,是河北省重点中学,河北省省级示范性高中,位于南和县城西高新开发区、宋璟大街北侧,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新校区占地200亩,主体建筑包括综合办公楼,高标准教学楼,现代化食堂,学生公寓楼四栋和400米跑道高标准操场,花园、绿地、广场、喷泉等必备设施应有尽有,是一所美丽的花园式学校。此外,近几年来学校还获得了多项荣誉。有省、市、县三级“文明单位”、“省级实验室达标单位”、“河北省一级图书馆”、“高考先进工作单位”、“文明校园”、“安全文明校园”、“五四红旗团委”、“巾帼建功先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等称号。